国家林业局政府网3月10日讯古蔺县笋子山林场官山,属川黔交界,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那里有林场在1984年世行贷款营造的万亩人工杉木林,平日里这些杉林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美不胜收,俗称“官山人工林海”。然而农历2007年末,一场不期而至的雪灾席卷了中国大部地区,同样也包括了古蔺官山。一夜间,莽莽人工林海一片银白,路上早已结冰,森林里各个方向随时都传出树木断裂的嚓嚓声,电没了,引水的胶管早已里外冻结成一团,要命的是那似雨非雨似雪非雪的冻雨还在不停地下,被困在屋里的护林队队长孔令书渐渐地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拿起身边的电话时才发现:电话也没了……生命的突围怎么办???眼巴巴地望着倒下的林木越来越多,护林员的责任感让他知道无论如何也要和场部取得联系,而此时的他却感到毫无办法,这种无可奈何的感觉让他觉得有点难受,看到米缸里维持不了几天的米面,想到和他一起守护官山林海的7个护林弟兄和附近的二十余户农家也面临这种情况,他决定:冒险下山,与林场取得联系。
官山到黄荆是17公里,这条陡峭的山路孔令书早已熟悉,而他跨出门时才知道现在要下山是多么艰难,平日里的官山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此刻的官山电线电话线随地都是,电桩不堪重负早已连根拔起。仿佛是一个风吹不动、一切都已僵硬了的另一个世界,想控制自己的重心变得格外困难,走出的每一步仿佛都是一个不同的舞蹈动作,此刻的他更象一名坚定的使者,肩负着国家财产和兄弟村民们的生命的渴望毫不退缩。行至陡峭地段,他甚至找来一块木板和两根尖底棍,雪橇般滑行,全然不知自己稍有不慎便滑向旁边的万丈深渊。
整整10个小时,孔令书才挪到了黄荆,此刻的他才知道,目前的雪灾是50年罕见的,全国上下都已全部投入到了抗击雪灾的工作中。艰难的运输通过和领导的简短汇报和应急讨论,抗灾物资已配足。
蜡烛、手电、米面、衣物等救命物资重达500公斤,一个10人的运输队已整队待发,孔令书神情坚定而严肃,作为领队,第二天走时他得到灾情一日一报的命令和一把锄头。冻雨还在下,回来路上的冰比来时更厚,孔令书身担重负仍不断地弯腰挖路,气温对他来说已不是寒冷而是酷暑,憨厚而宽大的脸庞不断地滴下汗水,头发上冒出腾腾热气。
11人的运输队伍不断地有人摔倒、不断有人出险,可既然迈出就绝没有回头路,必须天黑前到达护林点,否则这样的气候谁也不可能在深山老林中熬上一晚。孔令书鼓励着大家,摔了爬起来,拾起早已零乱不堪的物资继续向前。终于在天快黑时到达了护林点,安顿好后孔令书才发现,所有的运输人员已沉沉睡去。孔令书也顿感困倦袭来,和衣而卧了。
众志成城抗击雪灾天蒙蒙亮,孔令书第一个醒来,两天来的疲惫似乎仍未消退,叫醒了和他一起在官山护林的同事,向他们传达了上级的抗灾精神和物资分配便带领护林员们一起上山统计灾情以便按时向上汇报;同事们不免怨气纷纷:大雪大凝(冰)的,这不是不让我们活了啊!孔令书耐心向大家解释道:“我们是林业护林人员,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虽没有办法保住我们的森林,可是我们有责任坚守我们的岗位,有责任搞清我们的资源损失情况啊,再说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也只有靠我们自救,我去黄荆时还听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亲自到灾区抗灾呢。”大家不再说什么了,在调查期间,孔令书还到所在的农户了解情况,把各个农户的困难记在了笔记本里。半天时间,灾情统计出来了:800亩的林地雪折木达80%以上,普遍雪折林在20%以上,11.9公里的照明线路、电话线路毁损,这样严重的灾情对于孔令书来说前所未闻!孔令书随即下山,再次踏上这条艰难而充满危险之路将灾情送了出去。回来时他还不忘向黄荆有关部门反应当地林农户的状况和急需物资,将这些物资运输回来分发给当地百姓。
运了些什么东西孔令书已记不起来了,可以肯定的是雪灾期间,孔令书肩挑背磨,从场部到官山运输的物资重达1吨!这时的孔令书,俨然成了官山与外界联系的救命通道!别样春节孔令书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样的来回跋涉竟然如此之久,官山继续裹挟在冰寒之中,春节来了,大年三十来了,孔令书想自己的老母、想自己的妻子孩子,同在山区的亲人们现在生活怎么样?电话不通,这些他都无从知晓,令孔令书牵肠挂肚,可是没有办法啊,他必须得坚守岗位、必须得和这样的冰雪抗争,尽一个护林员之责,和亲人相比,国家财产、官山林农更需要他!2008年2月12日,官山终于迎来了阳光,冰雪消融,车可以到达官山了,抗击雪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可孔令书明白,他还在路上,重造重建工作仍需要他,那些被雪压折的雪灾木、被雪压断的照明线路仍需要他,对他来说,担子比大雪封山的日子更重!在笋子山林场的工作总结会中,荣誉证书上写着:2008年度先进个人——孔令书同志,而这个荣誉证书至今还存在林场办公室内,为了抗击雪灾,工作了15年的他第一次缺席!。
本文来源:华体平台-www.cksyj.com